時間:2017-06-23 10:33:22 編輯:本站整理 774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容易叛逆,而隨著近期人體刺繡的跟風模仿,讓很多家長很是擔憂。那么,為什么青少年會跟風模仿人體刺繡?人體刺繡是種什么行為心理?
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并非是某個人的獨創。在身體上“穿針引線”的腦洞來源于日本某動漫作品里的角色。
一些涉事不深的青少年對于這種自殘行為趨之若鶩,開始跟風在手上穿珍珠、絲帶……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造型很酷很美。參與了的青少年,不僅將個人作品曬到網絡上,甚至還出了教程。
青年期是一個狂風暴雨的危險時期。 “ 此時青年的情緒特點是情緒、情感強烈,有明顯的兩極性。或是激動、振奮,顯得十分熱情;或是動怒,感到泄氣,變得消沉起來。另外,此時青年的情緒明顯不穩定,有波動性的特點。他們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遇到順利的情境時,就顯得格外興致勃勃,充滿各種幻想,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力量倍增;但是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對信念就產生動搖,出現沮喪、灰心的情緒。青年人這種情緒多變不穩定是與青年期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的,也與青年人的經驗不足有關。
對于愛好者來說,“人體刺繡”是時尚的,但孩子們玩的這種刺繡游戲近乎于一種自殘。
在心理病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自我傷害行為”(Self-Mutilation),用來概括這種沒有自殺意圖的,但對自己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的行為。
然而,對“自我傷害行為”的傳統解釋似乎已經不足以解釋“身體刺繡”的流行。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宣泄自我,而更偏重于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價值。
自我傷害在青少年中發生率最高
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15-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基本在10%-20%之間。
康奈爾大學關于自殘的研究則表明,女生的自殘行為比例高于男生。
人體刺繡這種“變態美學”之所以易被青少年群體接納,跟他們熱衷于玩酷、模仿、標新立異的心態分不開,最后他們還美其名曰:“這是傷痕的青春時代。”
不過,青春期終會成為過去,身體受到的傷害卻會留下永久的傷疤。
據醫生介紹,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
把針縫在皮膚上面的話可能會產生創傷,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感染細菌或病毒,一旦細菌病毒侵入人體,就可能發生嚴重的后果,比如敗血癥等疾病。
刺繡的線被拆除后,孩子們手上的傷口更是觸目驚心。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