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3 10:42:54 編輯:本站整理 989
近期,隨著人體刺繡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悄然興起,讓很多家長和老師很是震驚,甚至尋找原因。那么,人體刺繡是從哪兒學的?人體刺繡容易誤導哪些孩子?
身上的“人體刺繡”是動漫《東京食尸鬼》里鈴屋什造悲慘經歷的注解,卻被不諳世事的少年盲目崇拜。
人體刺繡,顧名思義就是在你的手臂上、手掌上、甚至是嘴巴上用針線縫起來。可怕的是,這種“游戲”也竟然在中小學生里有了不小的存在感??吹竭@樣的報道,心痛之余很容易將矛頭指向有同樣情節的動漫/影視作品。比如,日本動漫作品《東京食尸鬼》創作的有“人體刺繡”的角色很容易被當做了教壞小孩子的罪魁禍首。
“人體刺繡”悄然傳播,孩子們說扎表皮不疼,你信嗎?破皮、流血的,還在網上討論怎么扎不會疼。說起來是新新的詞:人體刺繡,新湯里裝的不過是“自殘”的舊藥,和煙蒂燙手臂、刀片割大腿等等本質上是一回事,不過是把傷害自己身體弄得外觀上貌似好看一些了,傷痕上有了裝飾。
不論多么變態的行為,除了器質性病變以外,追溯起來都和愛的匱乏相關。身體自殘首先是一種感知覺出了問題的表現,少年、兒童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通過傷害身體的方式獲得痛感,病態地感知存在。嬰幼兒時期,我們對著爸爸、媽媽笑,他們回之以贊許的微笑,于是我們從他們的反應中看到自己可愛、有價值的存在——父母像鏡子一樣映照出了嬰兒的存在。如果我們的微笑、哀傷、哭泣、憤怒等等都得不到回應,像撞在一堵墻上一樣,在感覺存在上就很容易出問題。
走到傷害身體的一步,已經是孩子在吶喊:看看我吧!關注我吧!少年、兒童行為紊亂,比如在家里偷拿一點錢買東西,學習成績下降,等等,都是在提醒家長到了需要給予孩子關注的時候了。有的家長不一定意識到了孩子的需要,只覺得真煩,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不斷,孩子也不省心,來添亂,氣不過來,給他一頓暴打。越打親子關系越差,錯過了孩子的求助,也錯過了支持孩子度過混亂的最佳時期。
從上幼兒園起,孩子開始了他的走出家門的群體生活,到了中學青春期,走向社會的行動到達高潮,越來越希望得到社會、社會群體的認可。對他們來說,得到同齡人這個群體的認同非常重要,而且,那些在家庭里情緒、情感方面獲得支持較少的青春期少男少女,表現出更強烈的獲得認同的需要。于是,“人體刺繡很酷”這股風伴隨著認同需要迅速地刮起來,流血、疼痛都不在話下了。同時我們會發現,那些自幼獲得了充足的愛、自尊程度很高的孩子,往往沒有加入流行風的強烈沖動,也不認為扎破身體再縫起來值得炫耀。
孩子行為紊亂大多與愛的匱乏有關,與其打罵,強迫他們改變行為,不如給予他們需要的愛,更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在國內,我們太容易把青少年犯罪、自傷等事件歸罪于大眾其實不甚了解的動漫、游戲等等亞文化,通過將這些亞文化污名化的方式掩蓋其他社會問題,甚至心安理得地認為在這樣的事件中我們的社會、教育毫無責任,學校和家庭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只要禁了動漫、封了游戲,祖國的花朵就會平安快樂茁壯成長。
就算是偉大著作《紅樓夢》,也難免“道學家看到了淫,經學家看到了易”,引導青少年正確理解文藝作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應該是老師與家長的責任。一味苛責文藝作品,只能說明社會的德育教育存在嚴重缺失。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