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3 09:58:53 編輯: 1026
中耳炎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有時候感冒就得了,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中耳炎和腮腺炎的區別,中耳炎和咽鼓管炎區別。
中耳發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病。 中耳炎常發生于8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有發生,它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并發癥。中耳炎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癥狀。常發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覺中發生。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部分病人有輕度耳痛。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
腮腺炎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腫脹在發病1-3天最明顯,以后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在發病初期的3-5天,可有發熱、乏力、不愿吃東西等全身癥狀。
咽鼓管是連通鼓室和鼻咽部的一個管道,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①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我們的咽鼓管一般情況下是呈閉合狀態的,當人們吞咽、打哈欠、打噴嚏時咽鼓管才開放,用于調節中耳腔壓力與外界大氣保持平衡,從而保證中耳傳音裝置維持正常的活動。②引流作用,鼓室和咽鼓管產生的分泌物可通過咽鼓管不斷向鼻咽部排出。③防聲作用,關閉狀態下的咽鼓管能阻擋說話和呼吸的聲音直接傳人鼓室。④防止逆行感染的保護作用,能夠阻止鼻咽部的液體、異物、細菌、病毒等感染病灶進入鼓室腔。通過以上功能得已維持保護中耳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好發于兒童。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癥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就是指患者的中耳發炎,大部分是由于細菌感染而引起的。中醫稱為“耳膿”,認為是因肝膽濕熱而引起。是耳部一種常見癥狀。
一、不能吃的食物有:
1、油炸性食物包括:油條、炸串等。
2、辛辣食物包括:辣椒、姜、麻辣燙等。
3、熱性補藥包括:肉桂、附子、鹿茸等。
4、發物:魚、蝦、蟹、牛肉等。
二、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三、注意均衡飲食與生活習慣。減少使用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傳染感冒的場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進而防止中耳炎的惡化。
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環境的安寧,不可運動過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氣球,隨時漱口保持口腔衛生,盡量用鼻子呼吸,睡覺側躺時將病耳朝下,擤鼻涕時不可過猛,并且適當的運動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暢通,維持中耳的排泄與通氣功能。
(一)咽鼓管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嘔吐等進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見的途徑。小兒發病率高的原因:
①易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和肺炎等,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發炎。
②小兒咽鼓管較成人相對短而直,比較水平,分泌物易于經此管道進入鼓室。
③小兒多仰臥吮乳,特別是人工喂乳時,嘔吐物和多余的乳汁甚易流入鼓室。
④小兒多患增殖體肥大和管周淋巴結炎,易阻塞咽鼓管口,妨礙引流而致發炎。
⑤小兒處于萌牙期,經常食欲不振,局部腫脹,局部腫脹,抵抗力減弱,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⑥先天性唇裂,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易引起咽鼓管感染,而鼓室內粘膜下胚性組織多,抗感染力弱,增殖體,鼻息肉等手術,由于出血和填塞物過久,亦易引起鼓室感染。
(二)外耳道感染比較少見,如戰時火器震傷,挖耳損傷,拳擊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后感染,嚴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爛潰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三)血行感染最少見,急性重度傳染病和膿毒血癥,細菌經動脈直接進入鼓室,亦可由靜脈血栓感染而進入鼓室。
急性中耳炎早期病毒抗體滴定往往升高,可能為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繼而細菌侵入,小兒多是肺炎球菌,溶血性流行感冒桿菌和β溶血性鏈球菌,成人多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變形桿菌等,稍晚,鼓膜穿孔,即成混合感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