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5 10:27:54 編輯:cwh 685
骨折其實還挺難受的,會對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骨折會發燒嗎?骨折會有后遺癥嗎?
骨折會發燒
骨傷后往往容易引起發熱,常見的是淤血熱,毒邪熱和血虛熱。
1、骨折部位在塑性期(尤其是6周到12周)的時候,由于塑性骨痂和新骨生長,會有隱痛,但是不刺激、不劇烈,如果疼痛呈現針刺狀或者劇烈,說明運動姿勢不當或者運動過量導致,應該調整。
2、這種說法沒有明顯的根據。一般來說骨折后關節活動度會變差,由于功能鍛煉、年齡、骨折愈合情況等因素影響,部分患者會有傷后陰雨天疼痛的問題,這和風濕的成因有點像,只要注意保暖、正確的功能鍛煉就可以。其時年輕人骨折后一般沒有后遺癥,老年人骨折后的后遺癥多是骨折愈合時期由于生活習慣、運動等的改變導致的問題。
3、這可能是血運得問題,股骨骨折會影響左腿部的回血,造成回血不佳會導致左腿增粗,后期回血改善后由于肌肉萎縮等又會導致變細。因此你現在應該經常給你媽媽做左腿(初骨折部位)的肌肉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活力,但是不要讓她自己作自主的負重訓練。
4、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愈合一般較慢,如果正常情況(沒有內固定)需要4-6個月才可以下地行走,如果生長情況良好的話,可以提前。但是一定要注意,不管什么情況,一定要在X光片診斷和臨床醫生指導下才可以觸地鍛煉(就是傷腿支撐身體的鍛煉),絕對不能憑借自己感覺擅自觸地鍛煉,因為股骨頸是人體的承重骨,沒有愈合好擅自承重很容易造成骨折端骨痂斷裂造成再次損傷。
1、定期復查X線片:骨折部位不同,定期復查的時間不盡相同,通常為1個月復查一次,但是部分患者術后早期需要提前,可能有3周或者每2周復查一次。
2、術后早期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相結合:骨折患者手術有效固定后早期關節不負重的功能鍛煉一般術后3-7天就開始了,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防治肌肉萎縮和關節強直,促進功能恢復。
3、患肢不能持重或者負重:骨折術后早期骨質尚未形成穩定結構,早期負重或持重訓練容易導致內固定物斷裂。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適時行下肢部分負重至完全負重行走,上肢部分持重物至完全持重練習。
4、有效石膏外固定:如果石膏松動或斷裂需要重新固定石膏,成人關節的石膏固定通常不超過6周。
骨折后揉捏疼痛部位
不少人認為,摔倒后只要能站起來走路就沒事,不必上醫院。專家說,骨折站起來試走,只會導致骨折更嚴重。有一種無移位嵌插的骨折,骨折部位由于外力的作用,緊緊“咬合”,當時走路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時候X光片都看不出來,只有做CT才能確診。“就像糠心蘿卜一樣,從外觀根本看不出來。”
而且,骨折后往往疼痛不明顯,多數是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才會有劇烈的疼痛。不要因為當時不疼,就站起來走路。有人為減輕疼痛,揉捏骨折部位,這是很危險的,不僅會加重骨折,還可能導致骨折裂端刺破血管和神經。
骨折后,應立即停止活動,如果是上肢骨折,可順勢牽拉一下,如果周圍人缺乏急救常識,最好安靜躺著,馬上聯系120急救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