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11 10:35:46 編輯:本站整理 871
劑量
藥物劑量可以決定藥物和機體組織相互作用的濃度,因而在一定范圍內,劑量越大,藥物的濃度越高,作用也越強;劑量小,作用就小。所以服藥患者不可擅自增大或減小用藥劑量。
臨床上常用于防治疾病,即可獲得良好療效而又安全的劑量稱為治療量或常用量。藥典對某些作用強烈,毒性較大的藥物規定了它的極量,即達到最大的治療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應的劑量,超過之即可能引起中毒。一般用藥應在這個范圍以內,不宜超過極量。有的藥物還可在不同劑量下產生不同性質的作用。例如阿托品在逐漸增加劑量時,可依次出現心悸、散瞳、面部潮紅、興奮躁動、神經錯亂等效應。不同個體對同一劑量的藥物的反應存在著差異。不過,大多數藥物的常用量對一般病人還是可以達到治療效果的,只有少數人需要加大或減少劑量。
個體差異:高敏性與耐受性。前者指個體對藥物作用特別敏感,應用小劑量即能產生毒性反應。后者指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可耐受較大劑量而不產生中毒癥狀。
耐受性有先天性和后天獲得性之分,前者可長期保留,后者是反復應用一種藥物后逐漸形成的。
特異質反應,許多特異質反應是遺傳性化學缺陷。例如,伯氨喹及同類藥對特異質者,使用治療量就會引起溶血(黃疸)反應,而對一般人則僅在中毒量才偶見出現。研究表明,這種病人的紅細胞缺乏具有保護作用的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因而細胞膜易遭伯氨喹破壞。這種人對磺胺、乙瘢苯胺等藥物和蠶豆等食物起溶血反應。但許多特異質反應的原因仍不明了。
營養狀況:在營養不足、體重減輕的情況下,由于血漿蛋白不足,結合藥物能力較小,肝藥酶活性較低,甘氨酸、半胱氨酸與藥物結合能力低下,故對藥物作用較為敏感。所以治療期間要均衡營養,蛋奶魚肉的都要補充點。煙酒、刺激性食物、發物盡量不要吃。這些不利于身體的康復。
精神因素:病人的精神狀態與藥物的治療效果有密切關系。樂觀的情緒對疾病的痊愈產生有利的影響。相反,如果病人對疾病有很重的思想包袱,悲觀失望,往往就會降低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