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3-24 07:20:11 編輯:5號網-qiwen 27
艾炙是一種是中醫的一部分,很多人利用艾炙進行治療,也有一些人利用艾炙進行身體的調養保健,作用與功效有很多,大家可以學習了解一番。
醉酒者:
對于醉酒者來說,是不建議進行艾灸的,因為艾灸時點燃的艾柱在人體表面進行溫熱灸,期間要注意避免燙傷,醉酒者情緒不穩定,很容易掙扎亂動,由于無法正常溝通、交流,這時候艾灸可能會導致燙傷,其次醉酒后人體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比較強,這時候艾灸容易加重對內臟器官的負擔,不利于醉酒者健康。
皮膚炎癥者:
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進行時需要確保皮膚完整、沒有受損,因為通過艾柱加熱刺激體表來起到活血通絡、行氣、散寒的功效,醉酒者容易被艾柱溫熱刺激到,從而加重皮膚的受損程度,或者導致傷口炎癥加重。
經期女性:
艾灸能夠行氣活血的作用,本身經血量較多的女性,在月經期間艾灸,容易導經血量更多,不利于健康,所以經期女性是不建議進行艾灸的。
大汗淋漓者:
要知道艾灸具有一定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作用,艾灸期間會出現發熱、出汗,也會有口渴的感覺,大汗淋漓者進行艾灸,會導致身體缺水、口干舌燥,一般建議大汗淋漓者休息30-60分鐘,待身體恢復平靜,身上的汗液會發干之后,補充一些水分再進行艾灸比較好。
過饑過飽者:
人體在艾灸的過程中,身體的血液循環會加速,身體能量消耗的比較快,人體在過饑的時候,身體非常容易疲乏,這時候進行艾灸很容易導致低血糖、頭暈眼花等情況;其次就是過飽也不是做艾灸,艾灸后氣血運行于全身,帶走了部分胃部的氣血,會影響人體腸胃功能,這時候進行艾灸不利于身體消化,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一般建議吃飽后1-2小時再艾灸。
孕婦:
艾灸主要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屬于一種沖藥材,具有一定藥性,艾灸的過程中會產生煙霧,孕婦吸入之后可能會咳嗽、不適;其次煙霧顆粒吸多了也不利于母嬰健康,所以生活中孕婦是不建議進行艾灸的。
高熱發燒者:
高熱發燒者需要進行降溫、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患者身體脫水,并且需要及時送到醫院救治;這時候進行會加重身體失水,從而加重其不適癥狀,所以高熱發燒者要避免艾灸。
陰虛內熱者:
艾灸作為一種中醫養生療法,具有一定溫補陽氣的作用,對于熱性體質的人群來說,這時候進行艾灸,很容易加重其不適癥狀,導致其出現上火、口舌生瘡、大便干結、小便短黃、發熱等癥狀出現。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氣
灸后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還有艾灸命門穴或肚臍是涌泉穴發涼,屬風邪外排或寒濕氣外排現象。
2、紅白相間斑點
如果灸后皮膚潮紅不均勻,潮紅中間夾雜大小不一的淺白色斑點,有的甚至白色多紅色少!這是由于局部經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提示要繼續進行艾灸治療,直到灸處溫熱感增強,灸后皮膚白色斑點消失,出現均勻的潮紅、汗出為一個療程的充足劑量。
3、皮膚成片潮紅、有水汽
在艾灸過程中,穴位周圍皮膚還會出現成片的潮紅,甚至有水汽,手摸起來有潮潤的感覺(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現象,艾灸懸灸較少出現這種反應),這種反應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經相對足夠,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現皮疹,發癢
如體內濕氣較重,灸治過程中面部或身體上會出現小皮疹,并且發癢,這是體內濕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則罷,不退或加重則可加灸曲池、合谷。
很多艾灸新手并沒有艾灸最佳時間的概念,大多是想起來什么時候艾灸,就什么時候灸,我曾見過半年12點還有人在艾灸的。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按照具體時間來分便是:
凌晨 3 點到上午 9 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 9 點到下午 3 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 3 點到晚上 9 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 9 點到凌晨 3 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借助這個時間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別是針對陽虛、氣虛質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溫,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當然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癥,艾灸的時間也不一樣,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 9-11 點灸,養腎在下午 5-7 點灸,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養生保健一般為:上午 9-11 點;下午 2—4 點為宜。講完這個順序,可能一部分人馬上就想行動起來;還有一部分人就想問,老師我怎么才能知道我到底適不適合做艾灸呢。我從事中醫這么久以來,見過上千人的人問到,所以在這里我把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艾灸的人做了個歸類。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