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08 09:58:56 編輯:5號網-xweiyi 0
茵陳草很多人都并不認得,在挑野菜的時候不知道從何下手,這里給大家看看茵陳草的圖片,讓大家知道茵陳草是長什么樣子的。
1.茵陳草:
茵陳草又名:白蒿、蛇蒿草、龍蒿草、他力干 Tarragon 原產地:歐洲,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及《抗腫瘤中草藥》著載,茵陳以果穗精油含量較多,主要成分有B一旅烯、茵陳炔酮、茵陳原色酮、茵陳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濕熱、退黃疽作用。長期飲用,保肝利膽,有直接阻礙肝膽系統腫瘤細胞增殖的功效。
有兩種茵陳草,法國茵陳草和俄羅斯茵陳草,它們看起來非常相似, 前者花小,黃色或綠白色,下垂,極少充分開放;俄羅斯茵陳草開花,花沒有香味。法國茵陳草比俄羅斯茵陳草更令人喜愛。常見的茵陳草為法國茵陳草,英文名French Tarragon,又叫德國茵陳草,
呈叢生狀。地上莖直立,株高60-120厘米,開展度60厘米。植株無毛,莖略呈木質,多分枝,分枝近直立。葉呈線形,細長,光滑,綠色,長約5厘米,葉片無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鮮羅勒似特殊草香,并帶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獲,適宜在溫暖、陽光充足處生長。
2.艾草: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1.外觀不同
茵陳草的枝葉大多是卷曲成團狀的,顏色常為灰白色或灰綠色,表面有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質地很脆,易斷;葉片呈1至3個羽狀分裂,有卵形、倒披針形、條形等不同形態。
艾草的葉片厚度較大,常呈紙質狀,表面有灰白色短絨毛和白色腺點、凹點等,葉片后面有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下端的葉子常呈近圓形、寬卵形,有羽狀深裂,每裂片有2到3枚小裂齒。
2.味道不同
茵陳草有兩種,法國茵陳草和俄羅斯茵陳草,前者花小,黃色或綠白色,下垂,極少充分開放;俄羅斯茵陳草開花,花沒有香味。法國茵陳草比俄羅斯茵陳草更令人喜愛。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
3.功效不同
茵陳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
艾葉有溫經、散寒的功效 ,主治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1、清肝利膽
茵陳是一種能清肝利膽的中藥材,它含有的香豆精和綠原酸以及咖啡酸等物質都是天然的利膽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也能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的數量,同時它也能提高肝功能,平時適量食用可以減少多種肝膽類疾病的發生。
2、抗菌消炎
茵陳中含有多種天然抗菌消炎成分,把它煎制以后這些成分的活性會明顯提高,它們能消滅人體內的痢疾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還有大楊桿菌等多種致病菌,也能抑制皮膚真菌的活性,平時它不但能預防腸炎與痢疾還能減少多種皮膚病發生。
3、退燒平喘
茵陳這種中藥材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揮發油,它能直接作用于人類的神經,具有明顯的減弱退燒作用,平時可以用于人類發燒感冒的治療,另外陰沉中還含有大量的香豆精,這種物質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氣管,能讓氣管擴張,也能加快痰液排出,能讓人們的呼吸更通暢,其平喘作用特別明顯。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