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8 14:20:02 編輯:5號網-zhaowei 3930
粽子的味道有很多種,有咸味的和甜味的。其中南方人吃甜味粽子比較多,北方人吃咸味粽子多。那么,甜粽子怎么做最好吃?甜粽子的配料有哪些?
原料:糯米、紫米、小米、綠豆、紅豆沙、粽子葉。
做法
1、粽子葉用小刷子刷凈,并沖洗。然后在水盆里泡一個小時后,再用慢火煮半小時。
2、紫米浸泡5小時后,上鍋蒸1小時。綠豆煮軟但不開開花的程度后,撈出豆子備用。白糯米浸泡2小時。小米洗干凈即可。
3、將粽子葉子對折成圓錐桶,先倒入少許糯米。
4、壓實后倒入綠豆、小米。
5、用手指一邊壓實際,一邊按出一個小坑。
6、放入少許紅豆沙餡。
7、將糯米與紫米混合后鋪上最上面。
8、包粽子。其實,可以用自己順手的方法,只要結實,不漏米就行了。
9、捆上繩子。然后放入鍋里,到入幾乎可以沒過粽子的水后,煮一個小時就行了。
甜粽,又稱梔粿、梔子粿,是潮汕地區特色小吃。
端午節,潮汕有做梔粿、食“梔粿的習俗。“梔粿”,顧名思義,就是用“梔子”制成的粿品。
《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郁、涼血解毒的功效。
《潮汕百草良方》則說:“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
端午時節,潮汕地區濕熱交加,古有“惡月”的說法。端午時節天氣炎熱、蚊蠅滋生,食物容易變質,而梔子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故“梔粿”有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潮汕民間把“食梔粿”又稱為“食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不過,由于做“梔粿”的工序較麻煩,城里也有類似的做法,只用食用堿(蘇打粉)和糯米漿加工而成,但是要論天然綠色,還是非鄉下的“梔粿”莫屬。
老人和兒童
粽子中含有許多糯米,黏性大,老人和兒童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如果一定要吃盡量選擇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時要細嚼慢咽,便于消化。
心血管病患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粽子品種繁多,粽子中常常會放入肉、紅棗甚至海鮮等,從而讓一個普通的糯米粽子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食用此類粽子,對病情有很大的惡劣影響。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如果過食用,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影響血液循環,易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糖尿病患者
對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紅豆粽和甜粽子不適合多吃。粽子含糖量較高,如果粽子中加入了紅棗、豆沙則含糖量更高,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還有生命危險。
血糖不穩定的人也需要少吃糯米食品。大米飯的血糖指數是56,而糯米飯的血糖指數是87,遠高于米飯,這意味著吃糯米比吃大米更易導致血糖升高。
胃腸道病患者
這類人最好不要吃粽子。粽子蒸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后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會在胃里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過于油膩的粽子,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使疾病加重。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