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24 14:13:43 編輯:本站整理 661
清明節吃薺菜煮雞蛋是民間傳統的習俗,并且吃薺菜花煮出來的雞蛋還能降火明目,是清明節的代表性食材。那么薺菜煮雞蛋怎么做好吃?
1.雞蛋和薺菜花洗凈
2.雞蛋先用蒸鍋蒸熟(冷水上鍋起全程12分鐘),或直接用鍋煮熟
3.蒸好的雞蛋只只完整,不會爆裂,把每只雞蛋都敲裂,便于入味
4.鍋中放入薺菜花和敲碎的雞蛋,中大火煮10分鐘關火,讓雞蛋燜在薺菜湯汁里幾小時或過夜,每只雞蛋吃的時候都有淡淡清香?
1.雞蛋從冰箱里拿出,放在冷水中涼1分鐘(為防止雞蛋煮時破裂);然后開火閉蓋煮(先中大火,水燒開后,轉中水火)7分鐘,關火閉1分鐘;最后取出雞蛋,逐個敲碎。(這樣煮出的雞蛋口感好,蛋黃嫩)
2.薺菜洗凈,連根一起放到沸水里煮,直到湯汁變色變濃飄出薺菜味,取出煮黃了的薺菜。(很多人是把雞蛋同薺菜一起煮的,我覺得雞蛋煮太長時間,除口感不好外,還容易丟失蛋本身的營養物質,作了改進)
3.把薺菜汁倒入盛裝了雞蛋的盆里,撒些鹽添味,讓雞蛋泡在汁里一天(使薺菜汁充分進入碎蛋殼里)然后取出食用。
“三月三,薺菜(地菜)煮雞蛋。”每逢農歷三月初三,民間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說吃了薺菜煮的雞蛋,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
關于“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楚地,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初三,神農路過云夢澤(今湖北孝感一帶),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地菜,煮給人們充饑。當人們吃了以后,頭突然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也延續至今。
還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到沔城采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癥,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并在老者園內采來一把地米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地米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雞蛋,就逐漸流傳開來,形成了風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并希望沾點靈氣等。做法很有講究的。首先是選薺菜。
地菜被譽為“菜中甘草”,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多種營養,將雞蛋同地菜煎煮,可使蛋味更加鮮美。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于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