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0 14:28:45 編輯:本站整理 5183
燒麥,很多人早餐就會選擇這個吃,但是也有人沒吃過這種東西,甚至好奇。那么,燒麥是什么東西?燒麥是哪里的特產?
燒賣,是“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上屜籠蒸熟”的小吃。據說是起源于內蒙古,最早記載于元代,人稱“稍麥”;明末清初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飩列滿盤”的說法;而后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南方人把它叫做燒賣,《金瓶梅詞話》中就有“桃花燒賣”的記述。
“燒賣”做法的來歷,相關典故說法有很多,歷史浩瀚,已不知所聞。
南北方的燒賣,在流傳和創新發展過程中,餡料做法等等方面,有了頗多差異。時至今日,南北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如河南有切餡燒賣;安徽有鴨油燒賣;杭州有牛肉燒賣;江西有蛋肉燒賣;山東有羊肉燒賣;蘇州有三鮮燒賣;廣州有蟹肉燒賣;南京有蛋燒賣等等,都各具特色。
總之,燒賣是非常引人喜愛的特色小吃。
每當燒麥出籠,便鮮香四溢。皮薄餡大,褶皺如花!那種誘惑對于兒時的我是無法抗拒的!
燒麥(Steamed Pork Dumplings),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面食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在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
制作方法
1、瘦肉及肥肉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面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面粉爽手,
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蒸籠涂油,鋪上菜葉,再涂油在菜葉上,放入小籠包隔水蒸七至八分鐘,拌勻
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主料:豬肉餡
輔料:云吞皮、雞蛋、青豆、洋蔥
調料:香油、醬油、鹽、胡椒粉、淀粉、料酒、姜末
最早的史料記載,在元代高麗(今朝鮮)出版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該書關于“稍麥”的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梢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里“稍麥”的制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
到了明清時代,“稍麥”一詞雖仍沿用,但“燒賣”、“燒麥”的名稱也出現了,并且以“燒賣”出現得更為頻繁些。如《金瓶梅詞話》中便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
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里便收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其中“勞餡燒賣”是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制成。“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制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鹵餡”芽菲菜燒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