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11 10:09:32 編輯: 957
四季養生之道本身順應陰陽調和而來,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里需要利用不同的養生方法來進行,那么陰陽之道又是什么呢?陰陽氣化主要是干嘛的?這么復雜的東西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四季養生的關鍵所在吧。
四季養生的關鍵在于順應陰陽氣化。
人為什么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
什么相應?陰陽氣化相應。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律。
那么,什么是陰陽?要能做到順應陰陽氣化養生,當然首先應該知道什么是陰陽。
凡是向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永恒運動的,都屬于陽。
凡是背陽光的、內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對靜止的,都屬于陰。
陰陽產生于宇宙運動,具體是日、月的運動。日、月運動產生陰陽,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氣的變化叫陰陽氣化。
陰陽氣化產生寒、熱、溫、涼四季變化及晝夜溫差。講到陰陽,那就必須提到《易經》,《易經》是中國經典中的經典,一部 《易經》就是講陰陽運動、討論陰陽哲理的書。
太極圖濃縮了陰陽哲理,是陰陽運動的象征。
太極圖的含義其實就是一句話:陰陽平分天下。
說具體一點,天下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的運動,都是陰與陽的合抱體,它們互相轉化,互相制約,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人的養生也要隨著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而變化,那么,陰陽消長的規律是什么?
一天之中的子時 (夜晚23至1點)、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陰極;而一天之中的午時 (11至13點)、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陽極。
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長。就是說: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陽轉化,陽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陰轉化。
陰極之后,進入陽長陰消階段;陽極之后,則又進入陰長陽消時期。
卯時是一天中的5至7時,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時是一天中的17至19時,是一年之中的秋分。
簡要言之,從子到午為陽時,從午到子為陰時。所以中醫學的經典巨著《黃帝內經》早已指出四季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進行的。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簡言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四時養生,也即指四季養生,是指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通過調養護理的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關于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書中還根據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提出了相應的養生細則,為四時養生理論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后世醫家又繼承和發展了四時養生的理論,使之在促進人們健康長壽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四時養生作為中醫傳統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對于調整人的心態,延緩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壽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醫養生學是數千年來歷代醫家經驗的結晶。從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來看,可謂資料豐富、記載翔實、效用確切、簡便易行。隨著“回歸自然”的熱潮,中醫養生學方法的“整體、自然”特性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中醫學關于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是——順時養生。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
四時養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從而達到養生和延年益壽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冬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客觀自然條件而生存,而是要順應四時的變化以調攝人體,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