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3 09:20:26 編輯:5號網-zhaowei 5886
端午節期間,大家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的門上都掛的有一種野草。那么,端午節門上掛的那個草叫什么?端午節掛門上的叫什么?
那叫艾草(學名應該叫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端午節門上掛的是艾蒿,可以散發香氣,驅邪、避邪。古人認為,艾蒿可以驅邪、避邪。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香氣,可入藥,內服可做止血劑。又可以供灸法上使用。
曾有記載,艾草能芳香通竅,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強,可預防感冒,還能活絡通筋。同時,還可以燃點艾條用作治病,稱為艾灸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傳說,黃巢造反的時候,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
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婦人身上背著大的孩子,小的孩子跟著走。黃巢覺得奇怪,經詢問知道:背的是丈夫的前妻所生,路上走的是自己親生。
黃巢深受感動,于是告訴婦人,決定不殺這一家人。讓她在端午節的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掛上艾草和桃枝。于是,婦人把消息告訴了大家。
隨后黃巢把這一命令通知了手下所有人。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城內所有人躲過一劫。
黃巢率兵經過,發現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所為。黃巢遵守了諾言,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后來端午節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典故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當年,屈原參政時主張:對內舉賢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堅持合縱聯盟。這一主張遭到貴族的反對與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
公元前277年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屈原痛感國家的敗亡,而自己又不能力挽狂瀾,于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悲憤地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愛國主義者,每年都要到江邊祭奠屈原,表達哀思!后來,農歷五月初五逐漸演變成為端午節。每到節日,人們包粽子、賽龍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