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9 19:43:59 編輯: 510
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不同的養生方法會擁有不同的效果,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進行有效的養生呢?接下來就看看專家的分析情況吧、
1、冬季“補陽”VS“冬季飲食清淡”
入冬之后不少人開始吃肉“補陽氣”。“我的手腳無論如何都是冷冰冰的!”一到冬季,劉女士就開始有這樣的困擾。為此,她聽某本養生書上的建議常用人參來燉牛肉、羊肉等來溫補脾腎。奇怪的是,吃后卻出現了鼻子出血、大便秘結、食欲減退等癥狀,感冒不但沒好,還更嚴重了。
專家分析
不少人一進入冬季就羊肉、狗肉的補,其實“補陽”對虛弱的人來說是一種調治方法,補是對虛而言,不是一概可補。其實,對于一般的人是不用在冬季大量進補滋膩厚味等食物的,否則容易上火。而對于有些人大病初愈或處在疾病期,專家認為盲目進補的做法也要不得。
2、“冬季滋補靚湯好”VS“老火湯易導致痛風”
市民陸先生今年50歲,平時喜歡喝湯,可是較近他聽說冬季喝老火靚湯有可能會引發痛風病。而本身患有風濕痛風的他,現在一見到老火靚湯就皺眉頭,有時候確實很想喝就喝幾小勺。
專家分析
科學地講,只有長期過多地攝入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豆制品、紅肉等才會導致血液里的尿酸濃度增高,出現健康問題。如果只使用胡蘿卜和豬骨頭、菜干和鴨來煲湯,湯里面也不會有很高的嘌呤含量,引起痛風幾率相對小些。即使是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也不會喝一碗就患上痛風,只有長期大量攝入才會出問題,偶爾喝一點反而對身體有益處。
睡覺前盡量不要思考讓自己興奮或走腦子的事情,免得興奮睡不著
如果加夜班是做案頭工作,結束后不要馬上上床,也不要看影視劇以免更興奮,可戴上耳麥聽一會兒輕音樂,舒緩一下緊張的工作情緒后再躺下。冬天睡前可以洗個澡或燙燙腳。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得過厚,盡量不要穿厚睡衣入睡,那樣會感覺不舒服而睡不踏實。如果下夜班后在白天休息,窗簾應采用稍厚材質的,以遮擋光線便于入睡。
晚飯或夜間的加餐不要吃得過飽
冬季應盡量吃粥類或面食等易消化的食物,這也適合冬季人體養生。不要吃得過于油膩、過咸,以免口渴飲水過多而“起夜”。睡前不要吃容易使胃腸道產生漲氣的食物,如豆制品、地瓜、馬鈴薯、洋蔥、柑橘、芋頭、玉米、香蕉等。千萬不要為提神喝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如可樂、咖啡或濃茶。
喝牛奶:餐前30分鐘
專家介紹,喝牛奶的最佳時間是餐前30分鐘。因為研究發現,吃同樣的一餐,如果在餐前30分鐘先喝牛奶,然后再吃飯,能最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反應。而且,在餐前30分鐘喝牛奶,還能降低進餐時的自主能量攝入,幫助預防肥胖。
吃水果:飯后半小時
水果中的糖可直接被小腸吸收,而我們正餐時所吃的主食、肉類等混合性食物中含淀粉、蛋白質較多,在胃內需停留一段時間才能被消化。如果餐后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混合性食物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即所有食物在胃內攪在一起,易出現胃脹、泛酸等不適癥狀。
所以,至少要在正餐后半小時吃水果,或者在兩餐之間,如上午9~10點或下午3~4點吃更好。
刷牙:飯后半小時
早上刷牙只能清新口氣,事實上吃完飯半個小時之后再刷牙最好,特別是晚飯30分鐘后刷牙更好,這對預防齲齒有重要作用。口腔護士表示,因為這時口腔的細菌開始分解食物殘渣,其產生的酸性物質易腐蝕、溶解牙釉質,使牙齒受到損害。
走路:飯后兩小時
“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但是從消化功能而言,飯后胃正處于充盈狀態,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便進行初步的食物消化。若飯后馬上外出行走,會延緩消化液的分泌,阻礙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飯后45分鐘至60分鐘走一走,熱量消耗大,有利于減肥。如果在飯后兩小時后再散步,效果會更好。
曬太陽:上午9點、下午4點
選擇上午9-10點,下午4-5點曬太陽最佳。此時正值紫外線中的a光束占上風,可使人體產生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抗癆和防止骨質疏松的能力,并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病率,有利于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午睡:13點
午睡時間大約在13時左右最佳。這個時候人的警覺處于自然下降期,身體會得到很好的休息。飯后先別急著睡,最好飯后活動10-20來分鐘再午睡。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鐘最恰當。這個時長的休息,不僅可以解除疲勞,還剛好可以提高敏銳度和記憶力。
鍛煉:16點-18點
很多人選擇晨練,專家稱,在清晨的時候,體內交感神經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多數人的血壓和心率都相對較高。如果在清早進行運動,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事件。
所以,我們不推薦老人在清晨運動,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最佳的運動時間為16:00~18:00。此時,心律與血壓都較平穩,最適宜鍛煉。
泡腳:晚上9點
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如果泡完腳后,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調節。
護“點”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人們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有條件的話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點”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早“點”睡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人們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要注意保暖,多曬太陽,外出注意防寒,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刺激。
出“點”汗
冬季屬陰,養生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病癥。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至于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多“點”水
有些人可能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種認識其實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于2000-3000毫升。
防“點”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調“點”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感到壓抑。要改變情緒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動,當然要因人而異,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通“點”風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要嚴重數十倍,人們應注意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
飲“點”茶
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計算機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喝“點”粥
營養專家提倡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此類粥具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此外,還可常食可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等。
進“點”補
冬季養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補。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不可全家上下齊進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