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28 14:58:58 編輯:本站整理 842
春天一開春,水里的魚兒就開始了繁殖,同樣是水產品的螺螄到了清明時分,已經是很誘人的了,中國人是很愛吃的,不管是水里多么難找的東西,都能被呈現在飯桌上,螺螄是我們春天的一道特色水產。可是螺螄最難得就是清洗,下面一起來看看螺螄高營養。
螺螄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據分析,組成螺肉蛋白質的氨基酸中,有谷氨酸、肌苷酸、半胱氨酸等多種增鮮物質,其肉質中鈣的含量要超過牛、羊、豬肉的10多倍,磷、鐵和維生素的含量也比雞、鴨、鵝要高,所以它的味道鮮美。螺肉脂肪含量較低,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還含有多種無機鹽如鈣、鎂、磷、鐵、硒等。因此,人們認為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品。
螺螄肉質鮮嫩,調以姜末、小蔥,加黃酒生炒,味道鮮美,可算得上是一道物美價廉的葷菜。而杭州人特別喜食的青殼螺螄,更以其殼青、薄、肉質細嫩,而為螺螄之上品。舊有“啜尾巴螺螄下酒,強盜來了都不逃”之傳說,可見螺螄的味美之絕。
螺螄味美,但食用螺螄須得法。螺螄生活在河溝、池沼和水田內,殼內外沾滿了淤泥等雜質,如清洗不潔就食用,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因此在烹調之前首先要將螺螄放淡水內儲養,使其消化道內污物吐出,每天換水一次,連換3次后,可放入適當食鹽。因螺體內常有寄生蟲寄生,食鹽可使寄生蟲很快析出。也可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將空氣隔開,迫使螺螄吐出污物和泥土。然后用鉗夾去螺尾,清洗干凈后帶殼一起烹調。其次,螺螄肉必須熟透,以免感染肝吸蟲病,因為淡水螺是肝吸蟲病第一中間宿主。而螺肉性為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或酌加生姜為宜。螺頭肉較硬,不易消化,因此,患有胃病和腸道疾病者,不宜食用。
傳統醫學記載,螺螄味甘、咸、無毒,有清熱、利濕、退黃、消腫、養肝等作用,因此,螺螄具有美食、藥膳雙重功能。《本草匯言》: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因風因燥因火者,服用見效甚速。
螺螄的殼亦可供藥用。年久陳舊的螺殼,殼外的角質膜已消失,呈灰白色,故中藥名DL{白螺螄殼。其藥性甘淡、寒,具有清熱利水、明目之功效。可用來治療痰熱咳嗽、反胃暖氣、胃痛吐酸、目赤翳障、脫肛痔潺等癥。煅研為末,用油調敷外用,有收濕斂瘡之效。可治臁瘡濕毒或消瘡濕爛、瘰疬破潰不斂等證。
補鈣佳品 螺螄含鈣量豐富,對預防骨質疏松,促進人體生長發育都有不錯效果。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螺螄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適宜季節: 全年
蟹柳是一種用魚肉糜做的加工食品,雖然名稱叫“蟹柳”,其實成份是魚肉,源自日本,正式名稱叫魚肉糕,魚肉糕的紅白兩種顏色是日本人用于喜慶之事非常吉利的組合。 “柳”本來是中華飲食的名詞,用來指成形的肉塊或肉片,可以看到清晰的紋路,剔除骨頭以后光剩下肉的一種做成了長條狀的半成品食品。蟹柳因為做的形狀是長條的,而且紅白相間的成色狀似蟹肉,所以通俗上習慣性的被稱為“蟹柳”。直接冰箱冷凍即可。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