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06 10:29:00 編輯:本站整理 1410
1、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忌服。
2、《本草拾遺》:生則脹人腹,中薏令人吐,食當去之。
3、《本草備要》:大便燥者勿服。
4、《隨息居飲食譜》:凡外感前后,瘧、疸、疳、痔,氣郁痞脹,溺赤便秘,食不運化,及新產后皆忌之。
1、治久痢不止:老蓮子二兩(去心),為末,每服一錢,陳米湯調下。
2、治下痢飲食不入,俗名噤口?。乎r蓮肉一兩,黃連五錢,人參五錢。水煎濃,細細與呷。
3、治噤口?。菏彶灰远嗌?,不炒,剝去殼,將肉并心,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4、治心火上炎,濕熱下盛,小便澀赤,淋濁崩帶,遺精等證: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各七錢半。上銼散。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
5、治心經虛熱,小便赤濁:石蓮肉(連心)六兩,炙甘草一兩。細末。每服二錢,燈心煎湯調下。
6、治小便白濁,夢遺泄精:蓮肉、益智仁、龍骨(五色者)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清米飲調下。
7、補虛益損: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豬肚內,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為極細末,酒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8、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蓮肉、粳米各炒四兩,茯苓二兩。共為末,砂糖調和。每用兩許,白湯送下。
9、治翻胃:石蓮肉,為末,入些豆蔻末,米湯乘熱調服。
10、治產后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石蓮肉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姜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服。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