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3 14:24:59 編輯:本站整理 7779
市場上有苦苣和苦菊兩種菜名,但是外形上分明是一種植物,有些人有點搞不清楚苦菊和苦菊有區別還是就是同一種植物。那么,苦菊和苦苣是一種植物嗎?為什么說苦苣才是正確的叫法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是一樣的
名稱:苦菊
別稱:苦苣、苦菜、狗牙生菜
英文名稱:Ruccola salad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苦菊為菊科菊苣屬,以嫩葉為食的栽培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每100g嫩葉含水分95.1g、蛋白質1.2g、鈣77mg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藥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g。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采用保存1-3年的種子播種。
特色
苦菊屬菊花的一種,又名苦菜、狗牙生菜,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菊味略苦,顏色碧綠,可炒食或涼拌,是清熱去火的美食佳品。因其味感甘中略帶苦,且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受到廣泛的好評。
苦苣菜原產歐洲,目前世界各國均有分布,在中國除氣候和土壤條件極端嚴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鹽漠等地區外,幾乎遍布中國各省區;在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及遠東地區和東南亞、南亞各國。
長期以來,一直把這種菜叫“苦菊”,超市、菜市場里也稱“苦菊”,百度里也稱“苦菊”。其實這是不對的,查《辭海》可知,這種菜叫“苦苣”。新版《辭海》1263頁這樣描述:苦苣(Cichorium endivia) 俗稱“苦葉生菜”。菊科。一二年生草本。葉互生,密集成簇狀,淺綠至深綠,長橢圓形或卵圓形,羽狀深裂,葉面大而褶皺或較平。頭狀花絮,苞片呈葉狀,比花絮大,花藍色。嫩葉供食用。苦味強。分皺葉和圓葉兩類型。喜冷涼,但耐寒和耐熱性均較強,原產地中海沿岸,中國作生菜原料栽培。
“苦苣”不同于“苦苣菜”,二者雖均可食用,但是不同的兩種菜,不可混。
《辭海》里并無“苦菊”一詞。
苦苣生拌,味鮮美。涼拌時,需洗凈,事先將鹽、白醋、大蒜、白糖、味精,調成汁,用鍋浮油,油熱時,放入干辣椒碎,炸至變色,倒入汁中,后與苦苣拌勻即可。也可與紫甘藍、黃瓜、彩椒之類同時涼拌。
脆拌苦苣苦菜不僅在中國廣為人知,在歐洲也有不少知音。據介紹,歐洲常見的苦苣菜其形狀與中國苦菜十分相似,亦開 黃花,莖中空,折之有白色漿液流出。故歐洲民眾俗稱其為'牛奶菜'。歐洲農夫們普遍稱苦苣菜為'豬婆菜'。據說母豬在產仔后只要經常喂給它新鮮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此外,苦苣菜在歐洲也是一種食用蔬菜,歐洲民眾常采集嫩葉做色拉。
苦苣菜又名苦菜,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花鮮黃色。苦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苦菜嫩葉可采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后蘸面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
國際保健食品界的高度重視。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種出色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漿中含'苦苣菜精'、樹脂、大量維生素C以及各種類黃酮成分。據說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癥以及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國外也開發出多種苦苣菜保健食品,其中包括含苦苣菜汁飲料、苦苣菜營養餅干、苦苣菜色拉醬等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