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9 19:23:00 編輯: 1535
許多頭痛患者在發病時不知該如何辦,多半是采取了吃藥來緩解疼痛狀態,吃多了藥品也是會有副作用產生的,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解決頭痛呢?聽說中醫針灸療法中的艾灸能夠有效的治療頭痛癥狀,這是真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了。
頭痛是極其普遍的一種癥狀,幾乎90%的人都有過頭痛的體驗,除了少數因為疾病引起的頭痛之外,大多數患有頭痛的人,只是一種癥狀,并無什么特異性,往往去醫院就診時卻查不出實質性的疾病,一般只要休息一下,頭痛的癥狀就會消失,其中尤其以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中患這類找不出原因的頭痛者最多。當人因工作而過度疲勞和情緒過度緊張、不安時會出現頭痛。一切能使頸部肌肉持久收縮的因素,也會引起頭痛。這類頭痛均與病癥無關,是亞健康狀態的一個重要標志。
1、調理對象:
腦力勞動者、緊張性頭痛、偏頭痛。
2、適應癥侯:
緊張性頭痛,常常會在額頭、太陽穴或頂枕部出現持續性的鈍痛,有重壓和緊箍感;偏頭痛,多位于眼眶或額顳部,呈脹痛或鈍痛,多數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畏光或疲勞感等癥。
3、穴位組方
調理方:百會、風池、大椎、肝俞、合谷、足三里
基本方:命門、腎俞、中脘、神闕
中醫認為,頭痛與肝、脾、腎三臟有關。肝為情之所傷,化火傷陰,肝陽上擾而致;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氣血虧虛,不能上榮腦髓經脈;腎精虧虛,腦海空虛,導致頭痛。因此調理頭痛重點是肝、脾、腎。所選調理方中,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陽維之會,故具有祛風散邪解表的作用,是調理表證的常用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陽明多氣多血,原穴又是原氣在體表輸注的地方,是補氣生血的要穴。
首先溫補命門,方法同上。命門施灸后,再灸風池、大椎、肝俞、腎俞。背部施灸后,先灸合谷,再灸中脘、神闕、足三里、三陰交。通常每個穴位施灸2~3分鐘,特殊穴位可以根據左手食指和中指指腹的感覺來調整施灸時間。基本方每次必灸,調理方可交替使用。前5次每日1次,后5次隔日一次。10次后,每周1~2次懸灸調理。
(1)囑顧客調暢情志,勞逸結合,按時入睡,并保持充足睡眠。
(2)注意均衡營養。
1、局部刺激
艾灸通過對人體特定部位以艾火刺激,這種溫熱刺激,使受刺激的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血液循環,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癥、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能發揮鎮靜、鎮痛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
2、調節免疫功能
艾灸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3、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4、美容作用
女性涂抹化妝品的外在美難以比得上由內而外的美。艾灸可以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滋養五官發膚的功效,能淡化、表皮的黑色素,消除水腫、眼袋、黑眼圈等,有效改善面部倦容,令女性肌膚紅潤,有彈性、無皺紋、無斑點、在美容的同時,通過內分泌等系統起到減肥作用,讓女性的身體健康,青春常駐,容光煥發,由內而外顯現出女性美。
5、廣泛運用于醫學各科
由于艾灸的作用,現在已被廣泛運用與醫學各科領域,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不錯的特效。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